电脑版

狂飙的英伟达,市值已万亿

2023-06-29 03:10:28来源:中国品牌

英伟达已经成为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其创始人黄仁勋,是一位中国台湾裔美国企业家,在计算机图形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誉为“图形界的乔布斯”。由于ChatGPT走火,英伟达作为AI算力背后的基石,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相关资料图)

究竟什么成就了黄仁勋的万亿市值帝国?

创始人黄仁

黄仁勋于1963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台北,后来9岁移民美国并在美国成长。

他在美国获得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分别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研究生学习期间,与同学兼好友克里斯·马尔斯(Chris Malachowsky)和库尔特·克文(Curtis Priem)共同创办了英伟达公司。

在英伟达创立初期,黄仁勋担任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负责引领技术研发和创新。他致力于将图形处理器(GPU)从仅仅用于图形渲染的产品,转变为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强大计算工具。这个转变使得英伟达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黄仁勋以其领导能力和技术远见闻名,他推动英伟达不断创新,并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值狂飙

英伟达的市值之所以能攀上巅峰,是因为英伟达预计Q2营收将达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创下了英伟达史上最高单季销量纪录,也远超出华尔街的预期。

英伟达CFO克雷斯表示,目前AI 算力市场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公司对未来数个季度的预期,订单已经多到做不过来了。

市场为什么非英伟达不可呢?

目前来看,英伟达固然有竞争对手,但还没有谁能达到英伟达当前所在的高度。毕竟,英伟达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押注 AI 计算,在这个领域,英伟达比其它公司多出了不少时间。

大家都知道,在人工智能时代中,算力、算法、数据是三大核心部分。

其中,算力就像是内燃机——没有算力的推动,算法再强人工智能模型也迭代不了,而英伟达的算力壁垒,是由GPU(图形处理器)+ CUDA(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 所组成的。

早期,GPU只是个图形专用计算芯片,只能进行简单的运算,直到英伟达在2006年开始着手开发CUDA,通过CUDA 编程可以能让GPU的计算速度提升数十倍。

换言之,现在其它企业已经无法“复制”英伟达了。

更重要的是,从数据来看,自2015 年后,英伟达GPU在超算中心的市场份额就一路上涨,这几年都稳定保持在90% 左右。

在“速度决定胜利”的AI时代,AI企业已经没有耐心等待其它芯片的成长,在它们看来,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学习框架已经由英伟达所主导,自己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跟当下最前沿的产业如苹果手机、新能源车等相比,英伟达的产业链其实并不长,苹果能在国内养出上百家“果链”企业,但英伟达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则不足20家。

英伟达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几个环节,包括:芯片设计、零部件供应、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销售与服务,较多中国企业参与的其实是零部件供应,但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其实是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环节,国内的合作企业主要是联想和比亚迪电子。

不难看出,在英伟达持续扩展生态圈的同时,也挤占了芯片产业链上其它企业的发展空间,要想新的芯片供应链企业有机会崛起,唯有多出几个“英伟达”。

而且,对中国企业而言,在英伟达试图扩展AI生态圈的同时,它们也将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大家现在“买卡”有多爽,日后转换使用其它品牌芯片的系统就会有多痛苦。

因此,尽管目前高端芯片仍是英伟达的市场,但芯片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的了。

因为GPU性能相差2倍,大模型的参数量不会缩小2倍,只会缩小1倍多一点,这对于大模型来说,其实感受不到本质的区别。

所以谁也无法预料,明天这里会不会跑出第二个“英伟达”。

综自:中国证券报、中国企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微信

责编:何茜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