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万龙: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培养更多知农爱农
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孙竞)以“共建·共融·共享——提升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为主题的人民网2021大学校长论坛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北京分会场,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出席论坛并发言。
“怎么样培养好人才,怎么样使用好人才,这是科技自立自强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林万龙指出,中国农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力举措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培养知农爱农的情怀,培养强农兴农的能力,培养学农为农的行动。
第一,学校大力强化知农爱农的情怀教育。打造《大国三农》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批《大国三农》系列通识课程,建设耕读实践基地,构建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三农”有了解,对“三农”有感情。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强农兴农的能力。学校围绕新农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专业改造和专业升级,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例如增设了兽医公共卫生、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土地科学与技术、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多个新农科专业。同时,学校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通专平衡、交叉融合”,既有专业教育的培养,又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还设立人才培养特区,推进实施“强基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国家亟需领域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三,着力培养学生学农为农的行动。开展实践育人工程,形成了“科技小院”“种业菁英班”等一系列扎根“三农”一线的实践育人特色品牌,指导学生到“三农”一线,对接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对接农业绿色发展等,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
林万龙表示,在用好人才方面,中国农业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署十大科技行动计划,布局营养健康、耕地保护、种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科技攻关行动。在人才评价方面,做出重大改革,以科技人员的实际贡献、原创性的贡献,来评价其科技成果。
“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领域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科技评价机制的问题。这个评价机制应该更多地起到鼓励合作的作用,今年校长论坛的主题叫‘共建、共融、共享’,这三个‘共’的实质就是合作。只有合作才有可能‘共建、共融、共享’。所以,在高校内部,怎么样鼓励大家合作,做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成果,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鼓励科技评价体系改革,鼓励高校之间开展合作,这就是新型举国体制非常重要的一个涵义。”林万龙说道。
- 商务部: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促进消费持续发力
- 北京朝阳区组建应急车队 300辆网约车保障封管控区居民就医
- 铭记先烈精神 投身乡村振兴
- 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
- 绿色发展为雄安新区赋能(现场评论)
- 音乐教育助力立德树人
- 数字电网助力能源革命(新论)
- 让国产商品和服务加速提质升级(评论员观察)
- 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人民时评)
- 走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人民论坛)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 共同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交流会
- 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 强烈敦促美方撤销对新疆产品制裁打压措施
- 强烈谴责美政府和坚决反对以人权之名打压中国棉花纺织产业
- 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阻碍新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的贸易霸权行为
- 美方“以疆制华”图谋注定失败
- 完善监管,推动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
-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权威访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怎么看、怎么办)
- 数据安全步入法治化轨道(政策解读)
-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 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新数据 新看点)
- 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
-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三农”基础(社论)
- 察实情 建箴言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中共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
- 稳农业基本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14亿人“饭碗”大事
- 稳健前行开新局 央行释放积极信号利好实体经济
- 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质量双提升(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