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康城之治”:4万居民不是难处而是“财富”

2023-06-30 14:37:49来源:新民晚报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上海康城社区南门附近的大草坪上。

昨天傍晚6时,王勇、王斐斐拿着卷尺勘测场地,不时讨论几句。两人是热心业主,也是“美好康城社区合伙人”——这些天,一场 “万人拔河”活动正在康城酝酿,希望让更多居民朋友走进社区、走出家门。

图说:上海康城小区俯瞰陈梦泽摄(下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万人拔河”,这个说法乍一看有些夸张,实则有迹可循。位于闵行区莘庄镇的上海康城,是上海最大的单体开放式社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万人。用街道作比,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概念: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区域面积也是约1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近3万人。“康城之大”,以及随之产生的“治理之难”,可见一斑。

近年来,上海康城正探索超大社区基层治理之路,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让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更具活力。且看,面对近4万居民的多元需求,康城社区如何将昔日的“旁观者”变成“合伙人”,鼓励“合伙人”变成“当家人”?

问题一:活力如何营造?

社区工作者化身“HR”

“我们队伍比较多,要把场地划分成不同区域。”

“天气越来越热,是不是搞几个水雾风扇?我方案先做进去,能不能通过再说。”

“要不然放在晚上比赛?像这样的晚风吹拂就很舒服……”

连日来,在康城社区“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内,有关拔河赛的讨论热烈进行。白板上计划方案写得密密麻麻,不少“社区合伙人”下班后还会赶来商议,有时直到深夜,会议室还亮着灯。

面向康城社区所有286个楼栋,每个楼栋组织8人队伍报名,参与即可获得100元楼栋自治金——“万人拔河”,是康城社区与“合伙人”们策划组织的第一场重要活动。

“我们希望发动居民广泛参与,走出家门,就是参与自治共治、增强社区凝聚力向心力的第一步。”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告诉记者。

今年3月,康城社区发布“美好社区合伙人”招募令——为社区美好生活出力,把“你的事”“我的事”一同变为“我们的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首批88位“社区合伙人”入选。筹备这样一场大型拔河活动,对于“合伙人”们的能力,无疑也是扎实考验。

数据显示,在首批合伙人中,中共党员26名,占比30%;50岁以下70名,占比80%;本科及以上学历77名,占比88%。从专业背景看,他们覆盖物业工程类、绿化管养类、社区文化类、财务管理类、法律服务类五大领域,将成为社区治理的“智囊团”。

有50年党龄的顾三林加入了,他说,“我为小区困难群体送餐十多年,关心社区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年轻的新上海人小许加入了,他说,“康城就是我的家”;企业白领黄晓安加入了,她说,“合伙人”时间相对灵活,我可以提供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意见;全职太太美美妈加入了,她说,我是楼组长,更要为社区作贡献……

管好超大社区很不容易,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其中,挖掘培育社区治理的内生资源和力量,是营造活力的重要基础。在张军萍看来,社区工作者要化身“HR”。无论是招募“社区合伙人”、开展“万人拔河”活动,亦或是此前的邻里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等社区睦邻活动,搭好平台后,总有不少“社区达人”脱颖而出,成为中青年骨干力量,他们就是宝贵的社区财富。

“维权斗士”变身“社区达人”

黑亮长发被簪子挽起,一身古风装扮,走起路来裙袂翻飞……初见居民王斐斐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看起来“仙气飘飘”的姑娘,竟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维权斗士”。不过,和她聊上几句,便可信服:大到“三驾马车”相关法规条例,小到防水瓦片维修流程,她熟门熟路,俨然已是半个专家。

原来,王斐斐投身社区公益已有十年。多年前的康城,因技防设施缺失、失窃率高、群租泛滥等种种乱象,让居民怨声载道。由于行动力强,王斐斐一度被左邻右里开玩笑称为“维权斗士”。后来,她发现吐槽投诉并不能改变现状,王斐斐下了决心:“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2016年,王斐斐参选业委会,满怀一腔热血,要为社区干一番事业。然而,实际接触后才发现,原本想当然地以为很容易推行的一些举措,只有亲自尝试后,才知道有多“难”。

出于不同立场,居民诉求可谓“众口难调”,有不少甚至存在天然矛盾。“比如康城停车难的问题,我们曾经想过,是否可以提高外来车辆的停车费,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放数量?原以为这个建议社区居民都很支持,没想到意见征询时不少人表达了反对意见——我亲戚朋友来,是不是要多交停车费了?我一个礼拜才回康城一次,是不是逼我办月卡?又比如房屋漏水,家里漏水的居民非常着急,最好马上来修;没漏水的居民却会问,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维修资金?”说起这些,王斐斐有些无奈。

王斐斐第一次见到张军萍,是在一次意见征询会上。在此之前,她对社区干部有些不信任。双方坦诚聊开了后,王斐斐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之前缺乏沟通。”从了解到理解,再到如今的大力支持……就这样,“维权斗士”亲力亲为,化身“社区达人”。她参与组织的“青年融入社区”康城聚合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还连续两年捧回全国银奖、金奖。

问题二:机制如何理顺?

“莘智汇”畅通民意渠道

聚集了一批“社区达人”,机制如何理顺?“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林道,维园道,瀑布湾道,大浪湾道……初到康城的人,可能会被这些路名“绕晕”。纵横交错的内部道路,是小区楼栋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里286栋楼宇、4个居委会,还有3所学校、4个菜场、1个敬老院、2条公交线路,都靠它们排布划分。“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就位于瀑布湾道。

走进公共空间,右手边的墙面上,“社区热点问题TOP10”映入眼帘:旧水景改造、垃圾分类、老年食堂、文明养宠、快递件投放、非机动车停放、非机动车充电、停车位紧张、广场舞扰民、交通出行……

图说:张军萍(左)和小区居民讨论最近业委会改选事务

张军萍说,这里是民声、民智、民忧的“一门式收集站”。依托“莘智汇”搭建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定期听取居民诉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意见收集,我们及时感知康城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搭建好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已线上线下收集149件。

这里也是居民自下而上参与的公共议事厅。公共空间的最里处,有一个乡村振兴咖啡馆,在这里,社区居民可以品尝一杯公益咖啡,了解闵行对口扶贫工作,认领一棵远在云南的咖啡树;也可以开展一场“头脑风暴”, 聚焦垃圾分类、停车、养宠等问题,共同协商讨论。就像是开在社区里的“星巴克”,“莘智汇”成为居民的“第三客厅”,许多社区治理的灵感火花都在这里迸发。

一次头脑风暴中,有年轻居民提出建议:“小区里废弃的水景太多,能不能利用现有设施改造,做一个音乐喷泉?不仅美观,还能让社区里的老年人和孩子多一个休憩娱乐的场所。”这一提议,获得了不少居民的响应。多方意见征集之后,在康城南门附近的月牙湖畔,一座集灯光、音乐变换的音乐喷泉应运而生了。到了周末与节假日晚上,音乐喷泉就会上演灯光秀,吸引不少居民朋友驻足欣赏。

“网格化”直连楼栋末梢

“莘智汇”的四楼,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康办”。2016年2月,作为全市基本管理单元试点区域,莘庄镇在康城正式成立“两委一中心”(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和社区中心)组织架构,办公地后来就设在这里。

十年前,康城一度成为有名“问题小区”。 2015年,康城发生了185起入室盗窃案件,平均每两天一起。张军萍还记得,她初到康城没几天,一位居民阿姨到她办公室,委屈得直哭:“书记,我们实在住不下去了!我儿子刚结婚,结果礼金首饰全部被偷了!”张军萍还发现,有居民驾车刚出社区,就把驾驶座前挡风玻璃处的“康城社区停车证”收了起来。询问原因后,居民的答复案让她心头一刺:“在外面,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说自己住在康城。”

组织架构搭建后,作为镇和居委之间的“中间层”, 社区党委集综合党务、政务、事务和服务功能于一身,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明显。

综合室、接待室、警务站、城管工作站、房管工作站……走进“康办”,身着不同制服、来自不同条块的工作人员你来我往,交流密切。原来,包括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和房管等执法管理力量向一线下沉,实体办公。这不仅缓解了基层执法压力,也有效促进社区治理合力不断提升。而随着智能化门禁系统等硬件的升级投入,康城“改头换面”了,居民也随之心定了。

今年59岁的康城社区民警徐斌,明年就将退休。从2002年起,他就在康城担任社区民警,这是他部队退役后的第一个岗位,也将是最后一个岗位。“从整个社区只有我1个民警,到现在有6个民警成为警组,我们的警力充分下沉,每个居委都有一名专职民警。”说到如今的治安情况,他颇为骄傲地咧嘴笑了:“康城110报警类总数持续下降,入室盗窃已经三年零发案。去年,有居民声称电动车失窃,连续报案三次,结果都是自己忘了放在哪了。”

康城片区网格治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丁超说,康城社区就是一张大网,4个居委会是4个中网格,在各自辖区内再划分若干小网格,最终的微网格连通每个楼栋。“我们将重点围绕破解超大型社区治理中难点堵点问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区治理全领域,做到‘有事好商量、事事可商量’‘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问题三:痛点如何解决?

“数字技术”消弭“海量单据”

一个超大社区的基层治理,若还停留在人工阶段,显然已经“out”了。以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以数字化手段解决民生痛点,这对于体量庞大的康城而言,尤为关键。

不妨以维修项目为例。以往,要启动一个维修基金项目,需要有哪些流程?

曾经的业委会成员王斐斐,列出这样一套流程:“业主报修——物业上门查看——物业出维修方案和报价——超过授权的楼栋征询——物业内部审批(区域经理、工程部、总经理)——提交业委会审批(需要过半委员逐个签字,然后业委会盖章)——物业落实施工——业委会签字验收。”

粗略统计,康城社区动用维修基金进行维修更新的日常工程项目平均每年有上千件。王斐斐说,第三届业委会2016年8月开始履职,接任时的第一难题,就是上届遗留下来的上千张未经审核处理的维修单,简直“堆积如山”。

这边,业主有维修的迫切需求;那边,业委会还需甄别工程是否合规、流程是否合理、有无重复申报,是否还在质保期内……业委会成员轮流值班,单子要超半数人签字,流转时间可能超过一周。“尤其是纸质文档保管不便,在流转过程中容易遗失,查询历史维修困难,还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性。”

后来,王斐斐设想了一套业务逻辑,请程序员邻居协助,将它变为现实——通过数字赋能,一套电子签核系统诞生了。

打开“社区维修基金日常工程项目电子签核系统”,整个康城社区的申请项目数量、验收项目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随机点开一条“某楼斜屋面防水瓦片翻新维修”申请单,列表内包括报修单、老化的瓦片、检查记录、施工图、验收单等,十分规范。尤其是“施工隐蔽单”一项,要求将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也全程记录,从翻起旧瓦,到安装挡板、铺设新瓦,每一样都有照片“数字留痕”,有迹可查。再看左侧的核签流程,从区域经理、工程部经理、物业经理,到业委会每一位成员,签核记录、是否超过半数,都清晰可见。

这样一来,不仅申报处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从立项到支付,全程留痕、随时可查,也为社区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支点。

图说:通过多方整治,康城成为了居民心目中的“美丽家园”

“众人拾柴”化解“众口难调”

“我们即将召开非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座谈会,请问您是否愿意参与?”前两天,收到“康办”给“合伙人”群发的这条短信后,居民张国良毫不犹豫报了名。

他是一个热心肠,尽管已年过七旬,却仍满怀激情,为了社区事务“上天入地”——为了查看一根信号线是否损坏,他自己爬到楼顶检查;为了查看电梯是否漏水,他和维修人员一起钻进电梯井。“什么信号线这么金贵,要4500元?电梯井底部悬空,干燥得很,涂料上一个霉点也没有,水从上头渗进来,要花16000元修底下做什么?”通过这两次,张国良觉得,维修方的报价太高了,而且水平有限。“这笔维修资金,和我个人关系不大,但作为业主,想想就很生气。物业公司、业委会都应该更专业,签单子必须负责任!”于是,他报名成为了“社区合伙人”,要为业主们“把把关”。

最近,康城计划启动非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尤其是充电桩的集中安装,这又是一桩涉及多方利益的事。康城有一些楼栋,自带地下非机动车库,曾经发生过个别电池爆燃情况。有居民担心安全隐患:“非机动车充电桩应改建到地面上,这样安全系数更高,就算有问题,也不会影响房屋安全。”有居民表示反对:“地面空间本来也很紧张了,为什么要占用绿化面积?东一个停车棚,西一个停车棚,有啥好看?”有居民提议,是否可以加装消防喷淋设施?但资金方面又陷入瓶颈。

上周,张国良跟着居委、物业工作人员,还有另两位“合伙人”,绕着康城二期走了一圈,花了2个多小时边走边看边商议,初步选了一些点位。他也做了不少功课,等着座谈会上提意见。

同张国良一样,其他“合伙人”也都愿意参与,发挥专业知识,甘当社区“智囊团”。关于充电桩项目,康城社区还公开招标,欢迎有资源的居民业主前来报名。

要变“众口难调”为“众人拾柴”,“头脑风暴”召开在即,这是“合伙人”们第一次直面社会治理痛点。时值业委会尚在改选,关于物业是否需要换新,居民们之间也有不少争议。怎样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把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更加有效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非机动车改造,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